摘要:随着下游需求逐步好转,国内面粉市场购销“量价”回升,国内新麦市场价格呈现温和上涨态势,产区新麦收购进度呈现放缓态势;国际麦价则在供需宽松格局施压下延续下跌态势。
一、国内麦价走势温和上涨 新麦收购进度整体平缓
截至8月15日,国内主产区累计收购小麦数量6139万吨,同比增加220万吨,占新麦产量比例为48.21%;其中江苏收购量1209万吨,同比增188万吨;安徽收购量852万吨,同比减83万吨;河南收购量1928万吨,同比增167万吨;山东收购量823万吨,同比减10万吨;湖北收购量233万吨,同比增16万吨;河北收购量474万吨,同比减77万吨。随着国内主产区流通市场粮源数量的持续下降以及面企新麦采购需求的回升,新麦市场行情走势逐步打破持续围绕最低收购价徘徊的格局,麦价呈现温和上涨态势。据市场监测,截至8月中下旬,江苏连云港东海地区新麦到厂价2440元/吨,安徽阜阳颖东地区新麦到厂价2440元/吨,河南安阳地区新麦到厂价2480元/吨,河北衡水深州地区新麦到厂价2480元/吨,山东菏泽单县地区新麦到厂价2490-2500元/吨。
二、拍卖成交未有改观 强麦期价弱势运行
8月15日小麦拍卖市场投放粮源数量303.3256万吨,实际成交数量0.6632万吨,平均成交率0.21%,成交均价2460元/吨;相比之下,8月8日小麦拍卖市场投放粮源数量304.0773万吨,实际成交数量1.0864万吨,平均成交率0.35%,成交均价2288元/吨。从各年份小麦成交情况来看,2011年产小麦成交量0.1482万吨,2014年产麦成交量0.3784万吨,2015年产小麦成交量0.1366万吨。8月17日2012年产跨省移库小麦投放量121.5408万吨,实际成交量1.7691万吨,平均成交率1.45%,成交均价2386元/吨,周比下降37元/吨,成交区域主要集中在山西、广东、甘肃以及四川。截至8月18日,郑州商品交易所强麦1709合约期价报收于2551元/吨,较8月11日的2556元/吨,下跌5元/吨,跌幅0.20%;期间最高价2571元/吨,最低价2545元/吨;强麦1801合约期价报收于2685元/吨;周比下跌3元/吨,跌幅0.11%,期间最高价2750元/吨。
三、下游需求渐趋好转 国内面粉市场购销“量价”回升
随着国内气温逐渐下降,面粉加工企业各产品存储难度下降,国内面粉市场走货有好转迹象,面粉市场行情走势止跌趋稳,局部区域有所上涨;部分区域面企开工率有所提升,面企新麦采购意愿随着自身粮源库存数量下降以及开工率提升有所提高。麸皮市场行情走势则在产出量增加、饲料粮行情趋弱以及下游需求疲软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呈现弱势下行态势。农业部公布的2017年7月份4000个监测点生猪存栏信息显示,7月份国内生猪存栏率环比下降0.7%,同比下降4.8%;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0.9%,同比下降4.2%。面粉加工企业之间因规模以及产品结构差异,其开工率以及经营情况呈现分化态势。据统计,截至8月中旬,国内特一级小麦粉与三等白小麦均价价差为1010-1015元/吨,较上月同期的1025-1030元/吨,缩窄10-20元/吨。据市场监测,截至8月中旬,安徽阜阳颖东地区面企馒头粉出厂价3000-3040元/吨,麸皮出厂价1500-1520元/吨;河南周口沈丘地区30粉出厂价3080-3120元/吨,麸皮出厂价1460-1500元/吨;河北邢台柏乡地区60粉出厂价3040元/吨,麸皮出厂价1340元/吨。
四、国际麦价跌跌不休 销区国产麦使用力度仍显不足
近期国际麦价走势持续承压于供需宽松格局施压,天气忧虑情绪明显缓解。战略谷物公司本月将2017/18年度欧盟28国软小麦产量预测值调高到1.41亿吨,高于上月预测的1.407亿吨,比2016/17年度产量高出4%。印度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2016/17年度小麦产量为创纪录的9838万吨,高于5月预估的9744万吨。今年澳大利亚小麦作物遭遇旱情,不过近些天的降雨极大缓解了作物压力。截至8月18日,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美软红冬小麦9月合约期价报收于417.5美分/蒲式耳,较8月11日的438.5美分/蒲式耳,下跌21美分/蒲式耳,跌幅4.79%;期间最高价441.75美分/蒲式耳,最低价412美分/蒲式耳,创下2016年9月中旬以来的新低。截至8月中旬,9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FOB价格为170.5美元/吨,到国内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681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23元/吨。虽然南方销区持续销售陈小麦,但因其不具备性价比优势,用粮企业采购积极性不高,陈小麦轮出效果未有明显改善,加之进口麦数量同比增加导致其仓容较为紧张,储备新麦轮入力度相比往年较弱。8月17日广东地区2012年产跨省移库小麦投放量4.7421万吨,实际成交量0.464万吨,平均成交率9.78%,成交均价2360元/吨。8月17日广东鹤山市粮食储备中心采购2017年产二级白麦3000吨,底价2670元/吨,成交价2630元/吨(散装,仓库堆好价);采购2017年产二级红麦5000吨,底价2680元/吨,成交价2680元/吨(麻袋包打围,仓库堆好价)。
五、国内麦市购销将逐步回暖 后期关注面企阶段性备货情况
主产区新小麦大规模上市至今已有2个多月时间,由于今年小麦收购进度较快,尤其是南方麦区,这使得部分区域流通市场粮源数量下降较为明显,粮源规模化采购难度较大。由于主产区小麦上市初期,面企入市收购力度较大且建立较大的库存,在开工率较低的情况下,新麦消化需要时间,这也使得其新一轮小麦采购周期相对较长。受制于陈小麦“质差价高”,今年新小麦使用力度明显大于往年,但受制于面企下游市场需求疲软以及面粉价格疲软,面企对小麦的成本承受度明显有限,这使得国内主产区新麦收购价虽有托市收购对底部的坚实支撑,但市场拉动力明显不足,麦价长时间处于蛰伏期。随着下游需求逐步好转,面企备货周期的到来将推动麦价呈现上涨态势,市场购销主体围绕价格的博弈将随着需求的好转而加剧,购销心态的转变将对麦市流通格局带来直接影响。后期麦价上涨空间及节奏需关注持粮主体粮源出货力度以及用粮主体采购力度之间的博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