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耕期间气候干旱,很多农民朋友会灌溉更多的水。“其实这对温室大棚中的水稻苗不利,会导致过多水分蒸发,提升棚内温度,水稻苗会因此发生病变。”近日,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武志海在德惠市朱城子镇沿河村给正在育水稻苗的村民指点迷津。
大学教授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现场讲解、带领村民集中学习各种实用技术……今年春耕时节,吉林农业大学依托学校和相关专业人才优势,组建了由20余名专业教师组成的农业科技服务团,到农村基层开展“农业专家百乡行”活动,为农民送去科技“及时雨”。
专家到场 药到病除
沿河村村民乔红伟最近因为水稻苗患上了褐腐病而头疼,急需找到解决的办法。看到武志海又来了,他立刻询问了补救措施。
“‘旱长根、水长苗’,目前换根期已过,水稻苗的新根已经发出来了,前段时间的旱期已经安全度过。”武志海仔细观察了乔红伟的水稻苗,并告诉他水稻苗的质量好不好主要在于根部是否健康,叶鞘患有褐腐病并不影响种植,但育苗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通风,控制好育苗温度。
住在乔红伟隔壁的姚玉梅发现自家的水稻苗出现了红叶子、叶尖枯萎的问题,武志海告诉她要合理调酸,控制土地酸碱度,并扩大大棚的通风口,避免棚内温度过高。姚玉梅说,近几年她种的都是吉林农业大学培育的水稻苗,每年都能保证高产量,“每一次专家来,都能带给我们新的知识,我们种地、种田没了后顾之忧,秋收时一定会有个好收成!”
与某些水稻种植技术比较完善的地区相比,沿河村目前的种植技术与意识都比较落后。武志海说,他正在倡导村民在大棚中不同的位置挂上不同的温度计,时时测量温度,依靠通风控制温度,更精细地育苗,这样才会进一步提高产量,实现丰收。
专家帮忙 稳获高产
“很多百姓都认为,种植玉米每个人都会,不需要什么技术。但这看似简单的作物,有的人种收成不好,有的人种产量却很高。这说明技术是决定种植产量的重要因素。”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胡文河一直致力于让农民朋友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并懂得依靠科学技术创造财富和价值。
胡文河说,为了让农民朋友们开发思路,摒弃固有思想,他在农村种植了很多示范田,让农民看到通过科学技术种植的作物产量如何,作物高产会让他们有兴趣学习先进技术。胡文河也会来到田间地头,现场为村民们做示范,毫无保留地传授种植知识。
为了让更多农民受益,作为省农委“12316”和“12582”新农村热心特聘种子及大田作物栽培首席专家的胡文河的热线电话一直十分忙碌。农民朋友可以打电话向胡文河咨询任何关于种子及作物栽培的问题,他都会一一解答。胡文河说,“我每年都会接到五千多个咨询电话,很多百姓在种植的一两个方面找到了窍门,就能提高不少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