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外埠社务

青海省供销联社工作通报

2012-11-30 09:30:30 作者:

     2012年10月23日,青海省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马忠孝带领相关处室同志到互助县供销社调研,在调研结束后的座谈会上,马主任结合调研情况,从“树立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重整旗鼓,打造全新供销社;转变服务理念,强化服务功能;培育重点企业,强化网络建设;充分发扬民主,加强班子团结”等方面提出具体工作要求。互助县供销社专题就马主任提出的要求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落实措施。互助县供销社狠抓工作落实,推动改革发展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鉴。现将互助县供销社的措施印发各地供参考。

 

 

强化服务  重塑形象

 打造全新供销社

 

     2012年10月23日,青海省供销联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马忠孝带领省社相关处室领导来我县检查指导工作。马主任一行在副县长王进青、县供销联社主任任锡福等陪同下,深入县社属公司及基层社了解改革发展情况,并从“树立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重整旗鼓,打造全新供销社;转变服务理念,强化服务功能;培育重点企业,强化网络建设;充分发扬民主,加强班子团结”等五个方面提出要求,我社按照马主任要求,根据国发[2009]40号、青政[2010]100号、东暑[2011]39号文件精神,结合实际,从以下八个方面寻求在新形势下发展振兴互助县供销社的出路。

     1、继续深化供销合作企业改革,着力发展“四大网络”建设。加快供销社企业改革步伐,做大做强社有企业,增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实力,着力在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四大网络建设上下功夫,巩固发展现有的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网络,按照县社“十二五”网络建设规划,建设再生资源一个县级中心及35个基层购销点,填补再生资源网络空白。

     2、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确保农资供应,保证春耕生产的需求。一是继续加强与省公司的合作,使之形成长期化、稳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的经营运行机制。二是加强经营品牌,所经营的农资商品必须是国家级或省部级知名品牌,保证优质高效,通过近几年农资系列化服务,农民对供销社信誉度逐年增加。同时提升食用盐、烟花爆竹、边销茶等专营商品销售服务体系。

     3、加强企业管理,增强企业活力。社属企业和基层社是供销社基石,社属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县供销联社一方面要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运营企业,选拨有才能、懂经营、会管理人到企业领导岗位,使社属企业充满活力;另一方面县社通过对所属企业签定目标责任制和内部审计,强化企业管理,最大限度地体现县社监督、管理、协调、服务社属企业四大功能。

     4、加强项目建设和管理,把项目建设作为重塑供销社形象,打造全新供销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县社计划“十二五”期间,在现有经营网点布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级政府支持供销社发展项目资金,以社属专业公司为龙头,基层社为基础,在县城建立农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和大中型超市,在乡镇中心建立连锁店,在村级建立综合服务站的三级连锁经营网络,着力打造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和农产品经营四大网络体系。新建废旧商品回收分拣中心1 处,回收网点35个。巩固完善5个农产品交易市场。新建台子、东沟、南门峡、丹麻4个农产品市场。预计实现农产品交易量16000吨,带动农户12000户。新增农资销售网点10个,完成南门峡、包家口、西山中心、五十等四个乡镇级农资配送中心的改造。力争农资村级服务站达到90个。加大西街康美佳综合超市、东街综合超市、振兴大道综合超市和土产公司一楼商场的升级改造。着力打造和建设农超对接、适合城市居民消费需要的较大规模综合超市4个。

      5、加大开放办社力度,创新供销社服务“三农”和城乡居民的载体。农村流通服务网络是供销社的生命线。供销社必须尽快恢复农村基层网络建设,并运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提升传统经营服务网络,重新构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在继续巩固近几年组建的2个专业协会和领办的41个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继续加大专业合作社领办力度,达到80个左右。如供销社领办的互助县富民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供销社项目支持,在经营和服务上达到了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加强对供销合作社的宣传,重塑供销社形象。一是通过农资系列化服务等惠农措施,提升供销社信誉;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报道供销社改革发展的先进做法和先进事迹,提高供销社的社会知名度;三是各企业和项目扶持单位要在办公、营业场所的醒目位置悬挂“中国供销合作社+互助供销”式样的标识,突出供销社。四是通过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发展壮大供销社。

      7、合理规划,盘活存量资产,创办新型基层社。充分利用供销社项目建设和创办新型供销社的具体要求,努力盘活供销社现有土地存量,供销社的农资、日用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等四大网络的改造和建设,要适用于新型供销社建设要求,要适用于新农村建设,城镇规划要求,这样供销社存量资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利用和保护,才能保持社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8、注重和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供销社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供销社最突出的问题是人才缺乏,人员老化,加大人才培养迫在眉急,一方面社属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从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物流配送等专业方向,向全社会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录用部分高等院校和大中专院校学生,为供销社发展补充血液;另一方面根据省社统一规划,适时加强农产品经纪人初级、中级班培训和高级班的参训工作,2-3年内使我县农产品经纪人培训人数从现有760人的基础上,增加到1000人。

上一篇: 青海省供销联社完成今年农畜产品经纪人培训工作

下一篇: 2012年度兵团棉花收购、销售、库存、发运情况(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