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供销合作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各部局、各直属企事业单位、各主管社团:
《中国供销合作社年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正式期刊,是供销合作社系统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为办好《中国供销合作社年鉴》,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办好《中国供销合作社年鉴》的重要意义
作为全国唯一一部记录供销合作社事业改革发展的权威性编年史册,它不但能够全面、准确、系统地提供供销合作社年度综合发展资料,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且可以认真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办好《中国供销合作社年鉴》,对于进一步促进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历史镜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中国供销合作社年鉴》是供销合作社的编年史册,是重要的历史资料库,可以翔实记录供销合作社的历史发展进程,真实刻划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改革发展的轨迹。
(二)了解供销合作社情况的综合平台。《中国供销合作社年鉴》具有综合性、信息性、权威性和连续性等特点,是党和政府了解供销合作社改革动态、发展趋势的重要渠道,办好《中国供销合作社年鉴》,必将成为领导同志和领导机关全面掌握情况的得力助手。
(三)展示供销合作社形象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进行“四项改造”,一步步走出低谷,进入联合发展的新阶段,理论上有新创造,改革上有新举措,发展上有新突破,经验上有新积累,准确、全面反映这一现实,必将泽及未来。办好《中国供销合作社年鉴》,有利于拓展供销合作社的宣传渠道,树立供销合作社新形象,使其成为展示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成就的最有效的窗口。
(四)研究探讨供销合作社理论的基础工具。《中国供销合作社年鉴》具有提供信息、借鉴等广泛的社会作用。它可为各部门、各行业开展合作交流提供详细信息,为课题研究、成果利用提供数据和理论依据,为人们总结过去、分析现在、探索未来提供借鉴。一本好的年鉴,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成果。
办好《中国供销合作社年鉴》有非常有利的基础条件。一是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成效显著,值得记、需要记的事项很多;二是供销合作社网络完善,网点众多,有能力、有条件支持一部精品年鉴;三是各级供销合作社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和支持年鉴工作。因此,全系统的年鉴工作人员要积极行动起来,切实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齐心协力把《中国供销合作社年鉴》打造成一部文化精品。
二、齐心协力打造文化精品
把《中国供销合作社年鉴》打造成全国专业性年鉴中的精品,是树立供销合作社新形象,增强供销合作社软实力的需要,也是指导促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我们必须有这个雄心壮志。所谓打造精品,就是要在总结以往年鉴编辑经验基础上,充分发挥系统联合优势,切实增强年鉴的实用性、权威性、可读性、典藏性。
一是实用性。要面向系统,面向实践,做到为领导决策服务,为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服务,为创新供销合作社理论、加强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服务,真正办成资料库、工具书。
二是权威性。要重视客观实际,力求真实、全面、准确反映全国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历程,形成供销合作事业的“官方文告”。
三是可读性。要做到既通俗易懂,又高屋建瓴;既反映全貌,又突出重点;既反映趋势,又宣传典型,力争做到可读、耐读。
四是典藏性。要把《中国供销合作社年鉴》作为体现整个供销合作社系统形象的“对外窗口”,提高在内容、编校、设计、印制等方面的整体质量,让大家愿意收藏,便于收藏。
三、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
(一)认真策划,把握定位。要突出专业性年鉴的特点,找准自己的位置和价值,反映供销合作社,解析供销合作社,宣传供销合作社。要在广度、深度上下功夫,力争全面、深刻反映供销合作社系统各级、各行业的发展面貌、历史趋势及客观规律。在坚持已有体例基础上,增辟供销合作社年度发展报告,棉花、食用菌、农资、果品、茶叶、蜂产品、再生资源、畜产品、日杂等行业发展报告,充分反映全国供销合作社一年的工作业绩、工作经验,探求其中所蕴涵的客观规律,为进一步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提供借鉴。同时,增辟合作经济理论重要成果栏目,编发重点理论文章,为供销合作社课题创新提供基础资料。
(二)树立精品意识,打造核心吸引力。既要编辑年鉴,又要经营年鉴,把《中国供销合作社年鉴》打造成具有一定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要发挥年鉴刊期长、刊量大的优势,在信息集成上下功夫,突出长效性。要优化年鉴装帧设计,适当增加图片彩插,增强美感和视觉效果,提升年鉴文化品位。
(三)深化改革,发挥每个编辑人员的积极性。重点要推行分版负责制,把编辑部的积极性与各地编辑人员的积极性统一起来,形成联合优势。编辑部主要负责提供编写规范和统一格式,负责版面分配,负责策划、总纂和全国性、综合性版块采编;在此基础上,细分总社版块、省级版块和行业版块,在确定版块内容、篇幅及体例基础上,赋予各地、各行业组织编辑人员更大的自主性、灵活性,全权负责本地、本行业部分的策划、编写,并在编辑费用上予以相应倾斜。
(四)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提高编辑能力。年鉴编辑工作是文化工作,也是技术工作。年鉴编辑人员要增强责任感,加强学习,切实提高年鉴编辑工作能力。要提高发现能力,善于捕捉亮点,抓住重点,看到焦点;增强策划能力,谋在机先,充分运用资料,真实准确反映全局;强化组织能力,善于和撰稿人沟通,帮助撰稿人理解编辑意图,把稿件质量提高在源头。
(五)搞好年鉴的发行,编以致用。年鉴工作者既是年鉴编辑员,同时又是年鉴发行员,把搞好年鉴发行作为大事来抓。根据年鉴性质和工作需要,年鉴主要面向县级社以上领导干部和合作经济专家、学者,面向图书馆、大专院校和有关科研单位。要力争每个县级社一份,地市以上供销合作社领导干部人手一份。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要强化学用年鉴的意识,读年鉴、用年鉴、爱护年鉴,共同办好《中国供销合作社年鉴》。
(六)争取领导重视与支持。各级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中国供销合作社年鉴》编辑发行工作,加强领导,落实到人,保持本单位特约编辑的相对稳定,并在工作时间、经费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保证。
( 稿件来源:办公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