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供销社工作 >> 理论研究

强化推动机制加快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2004-11-12 作者:

省社基层处 姜连城 王泽霞


从四月份起,我们调查了白城、四平、松原、辽源、长春等五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发挥作用的情况,还实地学习了一些协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工作经验,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把这些情况和平时掌握的情况汇总在一起,深深感到:各地协会成立以后,注重发挥职能作用,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其一,发挥了组织功能,使乡镇协会的成立率上升到68%,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增长了5%,总量突破了3000个大关;其二,发挥整合功能,组成农产品基地153个,带动农户145.2万户,为农民实现收入96亿元;其三,发挥维权功能,减少了农民之间的无序竞争,减少了市场风险,开展法律咨询,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其四,发挥推介功能和服务功能,开展测土施肥,开办庄稼医院,举办科技培训班和科普大集,提供信息服务,提高了农民的生产能力和水平等等。在调查中也发现协会工作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与大家一起对这些问题作个分析,找出产生的原因,探讨解决的办法,以推进协会工作。
一、主要问题
当前协会工作的主要问题是,发挥职能作用的程度不均衡,反差比较大。从数量上进行乐观分析,职能作用明显的协会只占总数的15%左右;有作用的占45%左右;作用不明显的要占40%左右。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有相当一些地方工作流于形式,做应景文章,并没有多少实际效果。
问题一:不统领。一是,一些协会对现有的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关心、不联系、不合作、不管理,完全放弃了统领权。二是,争取领导不得力。一些地方没能落实19号明传电报,领导机制没建起来;计划、检查、监督、考评、奖惩机制运作不灵,有的干脆就没有。因此推动力不强,干的实事太少。三是,一些地方对原有的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注意力放松,工作放松,指导不力;对于如何组合它们,扩大优势,对于如何形成规模经营、形成新产业,对于如何创造品牌,开辟和占领市场,无调查、无设想、无作为。
问题二:不领办。加快发展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为其服务,是成立协会网络的初衷。但是一年来领办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数量相当少,有的地方的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的数量还有所下降。组建和发展专业协会和行业协会应该是县以上协会的工作重点,舍此无法沟通国内外市场,不能联小为大,变弱为强,形成新生产业,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协会工作的困境。遗憾的是至今象样的专业协会或行业协会寥寥无几。这样下去,只能坐失良机。
问题三:服务不到位。前边我们说协会工作成绩喜人,那是因为少数协会的工作成绩比较突出,再有过去没人做这样的事,而我们做了就可喜。实事求是的讲,在科技服务上,在教育培训上,在信息服务上,在维护权益上,我们600个协会一共做了这么一点事,只能说是杯水车薪。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将失信于民,失信于政府,更谈不上融入正在兴起的合作潮流,与农共生,与农同富,与农共强。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形成不统不领服务不到位的原因很多。客观原因有二:其一,各地协会处于成立初期,应该抓什么和怎么抓这两个基本问题还没解决好,缺乏必要的工作经验;其二,各项活动经费无来源,严重缺乏必要的工作条件。尽管这两个原因足以令协会工作停摆,但这仍然不是主要的,要害在于信念不坚定,决心不坚决。如果地方党委和政府对协会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是清晰的,如果各级协会的主管部门信念是坚定的,态度是坚决的,如果协会的工作人员的态度是积极的,如果上述三者任有其一,也完全不会是现在这种状况。
那么,影响信念和决心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觉得有四个问题没解决好。
一是供销社该不该统领的问题没解决好。关于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管理权限,民政、科技、农委等几个部门各有各的想法与说法,但是归谁更合理?社会各界尚无共识。吉林省政府(2003)3号文件明确要求,各级供销社要担负起指导、服务、协调、规范和管理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的责任。这是党和政府的重托,也是管理职能的授予与划分。因此,我们第一要不再理论该谁管的问题,第二不要犹豫观望,等待层层授权,更不能因此而动摇我们的决心,第三要一心一意地去考虑应该干什么和怎么干。干起来自然会有说法。不干,即使授权又有何用?
二是供销合作社办协会有没有好处的问题没解决好。协会工作上不去,要害在这里。第一,现在抓协会不是有没有好处的问题,而是好处有多大的问题,可以说多抓多得好处,少抓少得好处,只不过是我们能不能预见到的问题;第二,协会工作不是抓不抓的问题,而是必须尽早下力气抓好的问题。早抓早主动,不抓只能贻误时机,被新兴的合作经济组织取而代之。
三是为谁办和为什么要办协会的问题没解决好。这是协会工作一般化的深层次原因。我们不是农民,抓农协工作是为农民抓的,因此可以应付差事,不是自己的事当然可以是目前这种状态。如果我们是农民,自身利益就决定了不能是现在这个状态。我们应该象农民出身的协会负责人那样去抓工作。大安的邵华、前郭的徐连、东辽的李辉,是我们的榜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所以有生命力,首先在于它是改变农民境遇的事业。从事这个事业,首先要站在农民的角度去看事,去想事,去干事。淡化了农民情怀,脱离了农民,注定要失败,这己经被供销合作社的历史所证明。
四是基层社和农民二者利益如何统筹兼顾的问题没有解决好。目前全省有一半以上的基层社还在艰难中度日,如果不能通过领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使基层社得到利益,获得新生的机会,基层社就没有统领能力、也没有服务的本钱,目前不统不领服务不到位的关节点在此。
总之,要把这四个问题解决好,坚定我们的信念,排除现实中的种种困扰,打开协会工作的新局面。
三、三点建议
解决好不统不领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既要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更要注重办实事求实效;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更要从实际出发,寻找到“过河”的桥和船,创造发展的客观条件。为此我们建议:
(一)、建议省社在全省供销社中深入开展《加快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大讨论活动。最近《中国合作经济》杂志转载了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总社主任白立忱考察五省供销社时的讲话要点。《讲话要点》不仅对各级供销社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对农协工作具有更现实的指导意义。这次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要以学习《讲话要点》为重点,重点解决三个认识上的问题,以坚定信念和决心。一是新型合作经济大潮的兴起,给供销社带来了什么挑战与机遇,供销社为什么要融入这个大潮?二是统领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发展与融入合作经济大潮有什么必然联系,如何自觉通过这一有效途径,融入这个大潮?三是结合社情民情认真研究协会工作,寻找兼顾基层社和农民二者利益的途径和办法,从根本上调动基层社开展协会工作的积极性。
(二)、建议年底开展吉林省政府(2003)19号明传电报落实情况的大检查活动。检查的重点放在各级政府《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来的工作情况,目的在于建立和完善推动机制,把协会工作尽早列入各级供销社和各级政府的重点工作日程,形成合力,切实加强领导。
(三)、建议各级农协做好三件实事:
第一,大力发展专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形成地方支柱产业,与国内外大市场接轨,发展专业协会是关键。从解决协会经费的角度看,政府在短期内不可能满足协会工作的需要,因此,也只有带动发展某一行业某一产业,才能解决资金匮乏的问题,使协会与合作经济事业同步发展。要从市场需求和地域资源优势出发,早确定专业协会的发展目标,早成立、早运作、抢占先机。只有把专业协会办好了,才会真正有位置、有实力、有作用、有威望。
第二,要巩固、提高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是发育早、数量多、实力强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协会工作的基础和主要对象。协会首先要把自己的基础打好,形成主要的依靠力量。要把开放办社与开放办协会结合起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统筹兼顾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物质资源、社会资源与人力资源,使己经成型的专业社提升规模和功能,成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主导力量;己经具有雏形困难又比较大的专业社,可以通过重组、联合、改造的办法,或者置换人才,或者置换经营品种,使它们获得新生。总之,要通过灵活的方式,对原有的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巩固提高,使基础更牢,功能更强,优势更显著。
第三,建设一支过硬的骨干队伍。人才是协会工作成功的关键,要采用开放型的用人机制,选拔有合作社工作经验的人才,要特别注重从农民、从青年中选拔优秀人才从事协会工作。要通过学习合作经济理论,提高理论修养和思想品德修养,通过实践锻炼来提高工作能力和思想素质,以适应协会工作的需要。

上一篇: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强化农业信息服务是供销社助农增收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历史进程中迎接供销合作社光辉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