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丰县源达冷藏加工厂
我们东丰县源达冷藏加工厂是集加工、贮藏、销售为一体的县社直属企业。现有职工56人,厂区占地面积9,800平方米,建筑面积5,700平方米。有速冻流化床1台,速冻间3个,大鹅生产线1条,水稻加工设备一套,低温库储存商品能力1,500吨,固定资产820万元。近几年来,在省、市供销社的精心指导和县供销社的具体领导下,我们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紧紧围绕蔬菜、鹅业、粮食三大产业,不断开辟经营服务领域,从而增强了企业发展实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使我们这户老企业迈出了新步伐,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3年,实现销售额2,900万元,剔除上缴各种税费等因素,企业获利28万元。
一、组建专业合作社,发展蔬菜生产
东丰县源达冷藏加工厂的前身是县冷藏公司,为了改变过去体制落后、经营不善、连年亏损的局面,1996年,我们以源达冷藏加工厂为龙头,以小四平乡广大农户为依托,组建了东丰县蔬菜专业生产合作社。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农民由分散的种植转向连片种植,我们工作的立足点,也由城镇转向农村。基本形成了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新格局。几年来收购加工速冻蔬菜1,700吨,甜粘玉米600多万棒。企业效益得到提高,也帮助农民架起了进入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使蔬菜生产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兴蔬菜产业。过去,我们曾搞过蔬菜加工冷藏,但由于主导产品不突出,大宗品种多,很难占领市场。专业合作社成立以后,我们改变了过去收购靠集市,数量没保证、价格跌伏大、效益不稳定的现状,选择了农民喜爱种植,市场又销售看好的江豆宽豆角为主要加工冷藏品种。该豆角个大、体宽、色亮,每两垅还可以间种一垅土豆,由于浇水灌溉,通风又好,土质营养丰富,亩产豆角可高达5,000—6,000斤,每斤按0.5元计算,亩收入可达3,000元,去掉浇水、采摘、掐纤等费用,每亩地纯收入可达2,000元。产品在长春、松源、四平、公主岭等地销量很大,无论冬夏均可上市,且口味鲜美、细嫩,深受市民欢迎。所以,我们淘汰了原来的大辣椒、尖椒、西红柿等大宗品种,把江豆宽豆角当做主要冷藏产品,在全县部分乡镇扩大种植面积。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配合支持下,我们同小四平、大阳等7个乡镇、32个村500余户的农民签订了蔬菜种植订单,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使蔬菜种植由开始的一家一户几十亩种植,发展到近350亩的连片种植基地,累计帮助农民增收近70万元。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使蔬菜种植成为当地农村的新兴产业。
二是抓拳头产品。为了充分发挥冷藏加工的优势,实现企业、农民共赢,我们不断开辟经营门路,又新增加了甜粘玉米速冻项目。我县农业站曾引进过甜粘玉米,但由于没有加工冷藏设备,形成不了常年销售。经过市场调查,我们感到,速冻甜粘玉米市场前景看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于是,我们从吉林农大引进优良品种,开始小范围的种植,第一年,我们实现销售30万棒,帮助农民实现收入10万元,企业赢利5万元。实践使我们尝到了加工销售甜粘玉米的甜头,也促使我们向外拓展销售渠道,不仅要使甜粘玉米成为城里人休闲食品,而且要打入外埠,成为中高档宾馆、饭店宴席上的美味佳肴。经过公司全体职工的努力,我们相继打开了上海、沈阳、抚顺等外埠市场,并根据需求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扩大甜粘玉米的种植。农民种植甜粘玉米的好处是:一是可以减少农民的劳动时间,不用晾晒,直接销售。二是可以增加农民收入,种植玉米每亩地收入800元,而种植甜粘玉米,每亩地可打4,000棒,每棒0.3元,可实现收入1,200元。三是可以促进其它产业。由于甜粘玉米较一般玉米成熟期短,青稞可以直接喂鹿,促进了当地的优势产业——鹿业发展。因为种植甜粘玉米给农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效益,得到了农民的拥护,种植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全县甜粘玉米基地达到5处,面积由原来的150亩,发展到470亩,2003年我们收购甜粘玉米150万棒,帮助农民收入45万元。随着经营的不断拓展,小商贩络绎不绝,外埠食品厂家也要求常年供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方面积极寻找市场,同农民签定合同,实行有计划种植,避免因产品过剩,引起的价格下跌。另一方面我们改变了销售方式,变过去的大箱包装为每两棒玉米为一组的精包装,每20棒玉米为一小包装,更吸引了客户购买。产品由起初的销售到辽源、梅河,到现在发往抚顺、沈阳、上海等地,最多时每天发两车皮,达40万棒,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二、成立鹅业生产协会,向鹅业产业化经营迈步
近几年来,东丰县的鹅业发展很快,已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由于我们冷藏加工厂有大鹅屠宰设备和加工能力,也自然成了带动农户发展鹅业的产业化龙头。但随着农民养鹅数量的增加,原有的加工设备和生产能力,已不适应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需要。为了使企业真正成为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实行机制转换。通过公开招标、民主选举的形式,实行能人治厂,任命懂经营、会管理的王武、金长萍为企业正副经理,将企业由集体经营改为股份合作制经营,实现全新的运行机制。二是改变投资主体,扩大生产规模。通过职工入股,内引外联等办法,同安徽合伙人联合进行鹅业开发,我们出场地、出设备、出技术,合伙人出资金,然后按股分红。安徽合伙人投资200余万元,其中用40万元改造了冷藏设备,用100万元改造了大鹅屠宰生产线,使大鹅屠宰能力由原来的日平均1000只达到现在的5,000只。三是成立了鹅业生产协会。今年上半年,财政部下发了《关于中央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组织试点工作的通知》,我省财政厅要求各市财政局选择运作好、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合作组织,上报国家试点,条件是必须具有带户功能、有服务网络、有合作社章程和财会管理制度,还要求必须有社会团体申请登记原件。对此,我们感到了成立协会和规范发展的必要,以前,我们虽然也有协会,但基础工作还很不规范、很不健全,没有合作社章程,尤其是没有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得不到国家的承认和政策的扶持。于是,在县农协的帮助下,我们正式成立了鹅业生产协会,制定了章程,进行了注册登记。成立后,市财政局、市农协等领导多次到协会检查指导,并帮助我们申报了100万只白鹅综合开发项目。目前,我们已在永合、大阳、猴石等八个乡镇建立了养鹅基地,养鹅农户达2,500户,扶持养鹅大户22户,养鹅达到5.6万只。今年共屠宰大鹅80万只,白条鹅销往南昌、武汉、北京等地,鹅绒由南方羽绒服装厂长年收购,新的产业链已经形成。此外,我们还购置荒山荒地60多公顷,栽果树6,000株,松树1.6万株,杨树2万株,育树苗10万株。推鱼塘1个,养鹅1,800只,养鸡300只,养兔1,000多只,产业化经营向多领域渗透。
三、提高服务质量,全程搞好产业服务
农民进入市场以后,迫切需要我们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为此,我们进一步在提高服务层次,丰富服务内容方面下功夫。一是提供物资服务。在与农民签订合同订单的同时,采取事先垫付,结算扣除的方式,把农民所需要的种籽、化肥、鹅雏、饲料及时送到农民家中,以解决他们的生产急需。二是提供科技服务。从1996年到现在我们共举办各种类型的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16期,培训人员800多人次。组织编写、印发科学种植蔬菜、养鹅知识材料2,000多份。在生产季节我们还经常派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和庭院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解决种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养殖效益。三是提供合同兑现服务。主要是实行保底价收购,随行就市收购,做到随到随收,不打白条。2001年我们同农民签订合同后,江豆宽豆角价格为每市斤0.5元,而市场价格每市斤0.70元,农民把情况反映给我们后,我们立即进行了市场调整,最终以每市斤0.70元的价格进行了收购,维护了农民利益。同时,我们延长收购时间,在收购旺季不分节假日全天收购。还下设网点收购,解决边远乡镇农民的送菜困难。同时注意公平交易,做到优质优价,不压等压价,不克扣农民,凡是送上来的蔬菜,全部现金兑现,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种菜的积极性。四是搞好政策服务。我们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同乡镇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农民发展蔬菜生产。如小四平镇政府制定了四条优惠政策给予入社农民:一是种0.5亩蔬菜以上的农民减去当年三分之一的义务工。二是为解决种植豆角缺少架条的实际困难,允许农民免费到指定地点砍架条等。三是镇多种经营办公室免费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四是本镇上学的孩子家里种植蔬菜,减免当年学杂费。由于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很多农民主动签定蔬菜种植合同,加入专业合作社。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所做的工作离龙头企业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在经营中不断打造企业的形象和品牌,在服务中壮大和发展企业,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做出更大贡献。
二OO四年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