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郭县王府站供销社
前郭县王府站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是以供销社为依托,于2003年7月份成立的。现有“农协”理事33人,专业协会会员 254人,农村经纪人10人,有种植专业协会5个,养殖专业协会5个,会员村42个,村级服务社15个。
在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工作中,我们解放思想,抢先占位,从恢复和建立基层网络入手,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和各类专业协会,通过吸纳其它经济组织和农村经纪人加入“农协”,实现了开放办社,走出了一条创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新路子。下面,把我们如何发挥农协组织的作用,更好为“三农”服务的主要做法,向各位领导作以汇报。
一、解放思想,提高对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重大意义的认识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兴起。这一新生事物开始出现时,一部分人思想上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认为各级党委、政府都在领导农民发展农村经济,领导农民致富奔小康,成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是不是又在走形式。我们感到,如果这个思想认识不解决,思想不解放,观念不更新,就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对下一步开展工作是十分不利的。于是,我们组织职工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学习省委林炎志副书记和省社王林主任在省农协成立大会上的讲话。同时,组织全社人员深入全镇16个村,30个自然屯,走访种养殖大户、农村经纪人和广大农户,调查了解农民在种养殖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调查,使我们看到,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狭小,生产落后,结构不合理,科技水平低,销售渠道不畅,效益差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这是制约农业发展、制约农村经济繁荣、制约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因素。因此,迫切需要有一个专门机构来组织、指导、协调、引领农民发展商品生产,帮助他们进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参与大流通,实现增收。学习和调查使广大职工认识到,成立农协组织势在必行,它将对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富民兴社的战略目标提供最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创建各种合作经济组织,搭建农户进入市场的平台
一是恢复基层网络,建立村级服务社。首先,我们在全镇16个村建立了15个村级服务社。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特点,选派有影响有能力的农村经纪人和供销社下岗职工担任村级服务社的负责人。其次,制定了村级服务社的管理模式。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第三、规范了村级服务社的经营项目。这些村级服务社主要承担化肥、农药、种子等农用物资的供应服务工作。恢复村级服务社后,由乡级农协统一为基层网点连锁配送,2003年化肥销售突破3000吨大关,占全社总销售量的70%左右。村级服务社的成立,在延伸供销服务网络,开拓农村市场,繁荣农村经济,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网络的恢复也为农协组织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按照省市县农协的要求和部署,2003年7月王府站镇农协正式成立。
二是围绕当地的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发展各类专业协会。农协成立后,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协会上,把发展专业协会做为为农服务的切入点,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载体和推动器。我们首先组织种养大户和农民经纪人牵头组织成立专业协会,然后在乡级农协的指导下,进一步规范了专业协会的运作,增强了为农服务功能,发挥了专业协会在开拓市场、组织购销、提供科技、信息服务方面的作用。先后成立了各类种植系列专业协会(其中有玉米、高粱、花生、大豆、果园专业协会)和各类养殖系列专业协会(其中有养羊、养牛、养猪、养鹅、蛋鸡专业协会)。目前,各专业协会共有入社会员254户。其中,养猪专业协会发展迅速,加入协会的专业户由一开始的12户发展到55户。养猪头数由原来的几百头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头,2003年创产值200余万元,增加农民收入20万元。2004年预计生猪出栏要达到4000头左右,创产值400多万元。可增加农民收入40万元。
三是培育区域产业,创办种子专业合作社。2003年,我们与中国正大种业公司和农科院种业公司签订种子经营合同,经销优良品种22种,销售种子80吨,实现销售60万元,帮助每户农民实现收入近1000元。为了更好的发挥种子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试种了1.5公顷18个优良品种的种子试验田,试验效果很好。进入秋收后,我们及时组织农民进行现场观摩,农民反映非常好。2004年,将继续发挥种子专业合作社的优势,以经营优良种子品种为依托,打造种子专业合作社品牌,向农民提供生产技术指导,形成一定规模的种子发展基地,提高产量,培育起具有区域特点的产业。明年预计可销售种子200吨,实现销售额160万元,可增加农民纯收入每户达1500元。
四是发展订单农业,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在农协组织的运作过程中,我们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把工作重点放在订单任务的落实上。2003年,我们乡农协与16个村屯200户农民签订了200公顷大豆订单合同,与五个村的专业协会签订了90头黄牛、350头猪的销售合同。目前,农协通过经纪人为养殖户销售黄牛69头、猪320头,兑现收购农民大豆500吨。预计,今年仅订单农业一项就可为农民增加收入300多万元。
三、发挥农协组织作用,实现开放办社
我们打破供销社自成体系,自我封闭的旧观念,树立大合作的新观念,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合起来的开放办社新措施,把农协工作与基层社改革结合起来,既推进了组织创新进程,又促进了经营业务发展。
一是打破区域和体制界限,广泛吸纳社会各类经济组织加入协会,实行组织开放。2002年至2003年,我们在开放办社工作中,以自愿互利为前提,打破了行业、区域和所有制界限,吸收了大山乡、洪泉乡、哈拉毛都镇、乌兰图嘎镇、深井子镇等5个乡镇各类农资经营组织和经纪人加入农协组织,在农资商品供应上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形成了以供销社为主体地位,多元启动,多向辐射的农资经营新格局。在此基础上,2003年跨区域兼并了东三家子供销社成立了王府站镇农协东三家子乡分会。东三家子乡农协分会成立后,马上进入实质性运营,2003年收购农副产品280吨,销售化肥350吨。
二是大胆选拔吸收农民经纪人入社,实行人才开放。我们大胆吸收农民经纪人入社,大胆选拔农民经纪人中的优秀分子担任农协组织的负责人。在组建王府站农协东三家子分会时,我们把东三家子具有影响力和组织能力的农民经纪人邵生派到分会担任副会长,主持东三家子分会的日常工作。他上任后积极工作,凭借在当地农民中的影响和地位,组织16个种粮大户加入农协。这个农协分会在2003年为农民销售杂粮杂豆280吨,为养羊大户销售羊毛65吨,受到了当地农民的一致称赞。
三是以协会为纽带,实行经营开放。乡、村协会把分散的小生产集合在一起,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产消费群体,为基层社实行经营开放创造了条件。我们按照农时季节和各专业协会的需要,由供销社采用现代经营方式,统一为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配送各种生产、生活物资,再由专业社、专业协会分销给农民。这样,不仅占领了当地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并幅射到王府站镇以外的十几个乡镇。以化肥供应为例,供销社凭借中农公司松原地区总代理的优势,通过连锁配送的经营方式,2003年化肥销售量比2002年增长了25%,突破了5000吨大关。我们还与山东红日集团、山东鲁西集团签订了2004年2000吨复合肥总经销合同,为连锁经营化肥做好了准备工作。
一年来,我们王府站供销社充分发挥农协作用,紧紧围绕为“三农”服务,在开放办社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助农增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省、市、县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帮助是分不开的。总结为“三农”服务的实践经验,使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坚持宗旨,服务“三农”是搞好农协工作的基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做为全镇各专业经济组织的龙头,工作在为“三农”服务的最前线,每天同农民打交道,面向农村,服务农民,只有为“三农”提供全方位服务才能真正发挥农协组织的作用,才能使农协组织真正成为连接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纽带,成为广大农民与政府沟通的桥梁,成为发展农业生产,搞活农村流通,繁荣农村经济的有效载体。
第二、助农增收,互惠互利是做好农协工作的关键。农协组织是由单位会员、个人会员和特邀会员组成的具有联合性、专业性和自愿性的群众团体,它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只有通过互惠互利,才能和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才能在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正是按照这种观念去开展经营活动的。在化肥和种子经营上,我们不以盈利为目的,实行保本微利,送货到门,把实惠让给农民。由于我们努力工作,农民真正体会到农协组织是他们自己的组织,是他们最为信赖的家。
第三、以农为本,诚信为民,是做好农协工作的保证。在为“三农”服务中,能够得到广大农民的信任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年来我们所做的工作一切都从农民的利益出发,想农民之所想,忧农民之所忧。特别是在化肥、种子、农药经营过程中,我们坚持以诚信为本,绝不经营假冒伪劣商品,让农民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在广大农民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因此,供销社经营的农资商品在当地占有90%的市场份额。
第四、创新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供销社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一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农协组织作用,使供销社经营服务发展空间越来越大,不仅恢复了村级服务社,大力发展了专业合作社,实行了开放办社,同时也壮大了供销社自身实力,延伸了经营触角,拓宽了经营领域,增强了为农服务功能,在助农增收中提高了效益,也赢得了农民的信任,可以说,农协组织在为三农服务中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总之,我们的工作还刚刚起步,未来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去探索。我们决心鼓足干劲,树立拓荒创业的精神,拿出供销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豪迈气概,团结拼搏,努力开创农协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OO四年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