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县新兴供销社
我们新兴乡供销社位于伊通县的东北部,地处双阳、大南、伊通三地的交汇处,现有职工49人,固定资产135万元。几年来,在省、市、县供销社的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发挥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主动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养殖基地,走出了一条富民兴社的希望之路。
一、 依托资源优势,主动寻求供销社生存发展之路
我们新兴乡农民素有养殖的传统,全乡4,000户农民中有三分之一的农户搞养殖,从过去的养鸡、养鹅、养鸭,发展到后来的养猪、养羊、养牛。近几年,有的农户看到养鹿挣钱,大家又都养鹿,到2001年,全乡就有500多户农民养鹿,总体看效益十分可观。为此,我们就全乡农户养鹿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发现虽然全乡养鹿的农户不少,但大都各自为战,缺乏经验和技术,没有形成规模,而且互相隐瞒信息。农民想的是致富,盼的是服务,缺的是技术,愁的是销路。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优势。一是我们对外联系较多,具有信息优势。二是我们职工文化水平较高,具有技术优势。三市供销社扎根农村,多年来赢得了广大农民的信赖,具有诚信优势。四是供销社是为农服务的,具有服务优势。五是供销社还有房屋、大院等,具有资产优势。
因此,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工作。一是组织职工利用购肥的机会,主动联系养鹿业务,捕捉市场信息,帮助农民联系优良鹿种和销路。两年来,我们走遍了省内外有名的养鹿之乡,共帮助农民购买种鹿1000多头,价值700多万元;帮助农民销售梅花鹿800多头,为农民实现收入600多万元。二是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用供销社闲置场院自己养鹿、养猪,聘请专家给农民讲授养鹿知识,传授饲养技术。三是将村里具有养殖经验、头脑灵活、对外联系广泛的人组织起来,经过培训,形成自己的经纪人队伍。目前我们这支队伍已发展到66人,成为推动当地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总之,通过参与当地养殖业发展,供销社找准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找到了生存发展的方向,并逐步摆脱了困难的局面。
二、 发挥协会优势,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开展规模经营
去年以来,伊通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发展农村经济的“五兴工程”,其中的“兴鹿工程”就是要在新兴等乡镇建设全县最大的以养鹿为主的养殖基地,这一工程的实施调动了当地农民的积极性,养鹿农户迅速增多,养殖规模也急剧扩大,这给供销社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对供销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够更好地参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发挥自身优势,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问题,就十分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为此,我们在县农协的直接指导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方协调努力,先后成立了鹿业协会和养猪协会。由新兴乡副乡长任名誉会长,供销社主任任会长。两个协会共吸纳当地养殖大户、经纪人、供销社职工等865人入会。协会规定了会员的权利、义务和协会的职责、发展方向等,协会的成立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的认可。
协会成立后,我们积极开展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养殖业发展。
一是组织广大农户开展联合与合作。组织经验少、规模小的农户到有经验、规模大的养殖大户家参观,请他们讲解养鹿知识,传授养殖经验,从而带动了广大农户的养殖积极性,打破了过去互相戒备、自我封闭的局面。如新兴村党支部书记孙彬是当地养鹿大户,成立协会后被推选为副会长,他主动帮助其他农户,传授经验。在他的指导带领下,许多农户养起了鹿,扩大了规模,养鹿户数由过去的几十户增加到现在的200户。
二是广泛同外界联系,搜集信息,努力解决农户买难卖难的问题。养鹿其实并不难,但如果购销渠道不畅,信息掌握不灵,机会稍纵即逝,农民自然就赔钱。为此,我们组织职工和经纪人南下北上,广泛收集信息。两年来,我们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现在,那里有鹿源,哪里有销路,谁家的鹿好,那家的价低,我们可以随口道来。由于市场信息掌握的及时准确,解决了农民买难卖难的难题,不但吸引了更多的农民养鹿,也为农民增加了收入。目前,全乡已有1300户农民养鹿,鹿存栏近1.5头。此外,全乡还有养鸡户700户,养猪户260户,养牛户118户,养殖业年收入4600多万元,占农村总收入的46%,养殖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三是由协会出面,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发展养殖业。新兴村农民王忠家里一贫如洗,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户,看到别人养鹿发了家,他十分着急,他找到了供销社,供销社通过贷款帮助他买了几头鹿,并帮助他建起了鹿舍,教给他养鹿知识和技术。经过两年的努力,他养鹿的规模也不断扩大,目前存栏已达50多头,年收入近十万元,家中面貌焕然一新,他现在逢人就夸供销社好。巩固村的刘立伟今年30多岁了,中学毕业后就在家务农,思想活跃的他不甘心一辈子平平淡淡,一有机会就出门寻找致富的机会,时间一长就成了当地的消息灵通人士,各家买鹿卖鹿都要找他商量。后来在供销社的帮助下,他也养起了鹿,养鹿协会成立后,他成了有名的经纪人,积极帮助农民联系客户,几乎走遍了全国,最远把鹿卖到了广东、云南。
四是积极发展合伙养殖,安置下岗职工。在协会的帮助下,供销社5名下岗职工共同出资办起了养殖场,目前他们养鹿80多只,养猪200多头,不但为供销社增加了收入,也使他们找到了新的工作出路。另外一些职工看到协会成立后带来的变化,也纷纷回来要求入会,现在大部分下岗职工都有了新的就业岗位,而且干劲十足。
三、 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为农户提供服务
供销社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当地养殖业的过程中,由于我们坚持抓住服务这个切入点,不但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也从中找准了供销社的位置。
一是帮助养鹿农户销售鹿产品。东北的梅花鹿几乎浑身是宝,鹿茸、鹿胎、鹿鞭是高级营养品;鹿皮、鹿筋是制造服装的最好原料;鹿肉可做成美味佳肴。为帮助农户推销鹿产品,供销社组织经纪人主动联系,四面出击,一年来为农民实现收入500多万元,供销社也获得良好收益。
二是为农户提供运输服务。鹿的运输与其他运输不同,要根据鹿的数量、路程、环境等的不同灵活掌握,一不小心,鹿就会受伤、惊吓甚至死亡,因此对运输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供销社主动聘请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对运输人员进行培训,传授相关知识,派专业司机和车辆负责运输,极大地方便了农户,减少了鹿的伤亡。
三是为农户提供卫生服务。在养鹿过程中,防病治病十分重要,每头鹿的价值都在几千元、上万元,一旦传染疾病或死亡,损失较大。所以,农户急需专业医疗人员能够随时到现场治病。为此,供销社选派有一定基础的职工到吉林农大专门学习动物病学,回来后成立了鹿业防治所,专门为家畜治病,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减少了农民损失。如新兴村的农民刘镇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东借西凑买了三头鹿,花了近两万元,可有一头鹿突然得病,奄奄一息,老刘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了防治所后,只花了150元就把鹿治好了,减少损失6000多元。
四是为农户提供优良种鹿,改良鹿的品种。为扩大养殖规模,提高鹿的品质,供销社主动与吉林农大联合,搞梅花鹿的人工授精,改善鹿的品种。通过人工授精产下的仔鹿每只价值上万元,能极大地提高鹿茸的产量,可为农民增加收入近三分之一。
总之,在参与当地养殖基地的建设中,供销社通过创新体制,服务三农,找到了振兴发展的方向,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下一步我们准备继续同吉林农大联合,合作开发饲料加工,提高养殖的科学含量,还打算利用供销社场院兴办鹿产品交易市场,购买电脑,开展网上交易,努力把当地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二00四年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