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供销社工作 >> 典型交流

开拓经营  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2004-03-22 作者:

——延边汪清干菜加工厂

我们延边干菜加工厂,是汪清县供销社所属的企业,其前身是汪清县土产果品公司,现有职工11人。1998年进行了改制,实行零负债经营。职工入股30万元,实行了真正意义的股份合作制。通过改制,职工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商品销售额从1999年的350万元,增加到今年的1300万元,出口创汇从开始的20万美元,上升到现在的100万美元,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目前有40家供货企业,有国外客户15个,企业基本建立了自己的购销渠道和贸易网络。
一、转换机制,创新企业发展思路
原土产果品公司的经营,基本上是延续计划经济体制的旧模式,大锅饭,责、权、利不明晰,职工干好干坏一个样,企业没有凝聚力,亏损800多万元。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企业发展的新思路。
一是实行股份制。在县社的领导下,企业大胆地实行了
改制。根据责、权、利对等的原则,职工入股30万元,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新机制。把企业利益和职工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企业经营不好,职工的血汗钱就会付之东流;如果企业发展了,职工的收入也随之大幅度增加。经过改制,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增强了。早上班,晚下班,双休日不休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损公肥私牺牲集体利益的现象不见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充满活力和朝气的战斗集体初步建立起来。
二是更新观念。通过干部和职工的几次大讨论,新班子认为,企业必须摆脱计划经济传统观念的束缚,在经营方式上,要灵活多样,扩大经营范围和经营领域,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到国际市场去寻求发展空间。在货源的组织上,过去是仅靠系统内合作,现在我们把森工企业、个体企业、农村经济人等均纳入我们的业务范围。我们的购销额逐年扩大,我们收购的农副产品,主要是靠个体户和农村经济人,用农用车走屯串户收上来的。为我们企业扩大出口提供了充足的货源。
三是确定了农副产品出口战略。我们延边朝鲜族较多,和韩国搞贸易有语言上的便利条件。当地土特产品资源又十分丰富,为开展进出口业务,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条件。我们把着眼点放在国际市场上。1994年,延边干菜加工厂就获得了进出口经营权,我们重新把这块牌子挂出,直接开展进出口业务。我们虽然缺少资金,但是我们可以引进客户资金。我们以诚信立社,让外商感到,与我们合作是愉快的,我们的企业是讲信誉的。实践证明,我们的正确决策,收到了明显效果。
二、开拓市场,扩大出口贸易业务
我们的企业过去也搞过出口,但是给外贸供货,要通过第三方代理才能出口。为了实现企业的直接出口创汇,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走出去寻找客户。企业确定了以出口为主的经营策略后,由经理带队,到韩国寻找客户。我们首先与过去有业务交往的国外客户进行了联系,介绍了企业改制后的状况,探讨双方合作的前景,在经营农副土特产品方面达成了共识。同时,我们还考察了韩国市场,研究了我们经营的产品在韩国市场上的情况,包括市场价格、进货渠道、当地政策等等。通过访问和市场调查,明确了开展进出口业务的路数。此外,这次韩国之行,我们还结交了新的客户。这次出国寻找客户收获很大,我们带回了木耳、蕨菜干、白术等出口合作意向。回来后,我们还派人到海关、商检、银行等部门了解情况,为旺季开展进出口业务做了充分准备。
第二,发动全体员工利用亲朋关系广泛寻找客户。通过大家的努力,寻找了日本、台湾等客户,拓宽了市场和销售渠道,在旺季收购中,我们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第三,重合同、守信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与国外客户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始终贯彻重合同、守信誉的原则。谈合同细之又细,但合同一经确立,我们坚决按合同办事。有一次出口蕨菜干,我们发现有老化根没剪净的现象,客户虽然没有提出疑义,但我们还是连夜开箱,把所有的货都检查一遍,再包装发货。客户很受感动。这位国外客户也成了我们稳定的客户。农副产品出口质量较难控制,为了保证出口产品质量,我们建立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在采购环节上,我们坚持看样定货,按样验货;在挑选加工环节上,我们专人管理,严细把关。在出口前,先由主管经理抽检,最后由总经理把关。我们发出的货没有一次退货和索赔,国外客户十分满意,为企业赢得了信誉。企业的流动资金不足,由于有了良好信誉,外商把钱汇到我们的帐户上。每年引进预付款大约50万美元。特别是非典时期,外商只凭看样定货,根本不用来人。经过5年多的努力,我们累计出口蕨菜干300多吨、薇菜干100多吨、小粒黄豆500多吨、云豆500多吨、五味子300多吨。基本上形成了以蕨菜干、薇菜干、木耳为主的干菜系列;以黄豆、云豆为主的杂粮系列;以盐渍刺嫩芽、盐渍蕨菜为主的山菜系列;以五味子、白术、黄芪为主的中小药材系列等特色产品和经营格局,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助农增收做出了贡献。
三、加强管理,提高企业凝聚力
我们在企业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利益和职工利益的高度统一。使职工感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达到了职工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目的。职工自己管的事,自己必须办好。每个人的事都办好了,企业也就搞好了。
我们一方面开源,另一方面节流,坚持“一支笔”制度。每项支出都精打细算,把钱用在刀刃上。在每年5月至11月的旺季收购中,为节省时间和方便职工就餐,我们自己成立了小食堂,午间职工在小食堂就餐。有时,熟悉的客户也与职工一起就餐。小食堂费用支出不超过1万元。无特殊情况,我们较少到外面就餐。连小食堂的费用加在一起,全年招待费不超过3万元。就餐的事看上去是小事,它却体现了企业对职工的关心,也赢得了职工和客户的信任,企业的凝聚力大大增强了。


二00四年元月

上一篇: 发挥监事会作用 促进供销社发展

下一篇: 加强基层网络建设 为“二次创业”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