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关于县级供销社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吉林省供销合作经济学会 张为润 魏殿君
按照省社党组的统一安排,在冯晓波主任的具体指导下,我们从8月24日至9月5日,先后到白城、松原、吉林、辽源、四平等5个市社和大安、通榆、洮南、前郭、桦甸、公主岭等6个县(市)社,就县级供销社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从县级供销社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做的大量工作上,我们深切感受到:供销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供销社。
近几年来,县级供销社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肯定和广大农民的欢迎。归结起来有以下八大作用:
1、在发展农业生产,保证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上,发挥了主渠道作用。公主岭市是全国产粮的大市,每年农业生产需要化肥总量在1 0万吨以上。公主岭市社根据化肥放开后,农资市场多家竞争的新形势,一方面和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大力清理、整顿、规范农资市场;另一方面主动调整经营策略,采用联销、代销、总代理、总经销等多种形式,积极组织货源,努力扩大销售,及时把质量上乘、价格合理的化肥送到农民手中,保证了农业生产的需要。今年共组织销售化肥8万多吨,占全市化肥需求量的80%左右,牢固占领了农资市场。其它各县(市)供销社销售的化肥,一般也都占当地化肥需求量的50%至60%左右。很多供销社的同志说,国家虽然放开了化肥市场,由过去的“一主两辅’’变成了“三家并行”、多家竞争的局面,但供销社仍然是“主渠道”,农民还是愿意到供销社来购买化肥。
2、在调整农业产业产品结构,参与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起到了骨干作用。通榆县供销社多年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商品基地、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农民调整农产品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今年春天,由县社主任带头、有关公司经理参加,先后到安徽、湖北、山东、天津等地,与新老客户签订蓖麻籽、黑瓜籽、葵花籽等订单合同1 8万亩。回来后,召开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会议,落实种植面积。县社与乡镇政府签订合同,然后由乡镇政府把种植计划落实到村和农户。今年,共落实种植面积24万亩,发展种植专业户1 1万个。同时,新建蓖麻籽、葵花籽商品基地1个,集贸市场1个,还在1 3个乡建立了村级综合服务站。大安市供销社成立了笤帚糜子经营公司,由公司负责对外签合同找销路,组织农民有计划的发展笤帚糜子生产。如今已由两家子1个乡发展到全市1 2个乡。今年,种植面积7万亩,建立了8个专业合作社,10个生产基地,发展种植专业户6000多户。市社还办起了笤帚糜子加工厂和笤帚糜子批发市场,产销量逐年上升,目前已成为东北最大的笤帚糜子集散地。吉林市各县(市)社今年共落实订单农业32591万元,主要有玉米、水稻、大豆、晒烟、粘玉米、苏籽、中草药材等30多个品种。桦甸市供销社落实订单农业8350万元,带动农户3万户,预计可为农民增收1 600万元。
3、在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上,起到了纽带作用。扶余县供销社利用土产公司闲置的大院,经过几年的努力,建起了占地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集中心商厦、轻工业商品区、农贸大厅、餐饮一条街于一体的,“扶余综合批发城’’。目前,正在抓紧招商,很快即将开业。辽源市供销社系统,近几年紧紧围绕市政府构建大市场、大流通的工作规划,把供销社的大院子、仓库和地理位置较好的门市房,改建成各类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东丰、东辽两县供销社共建各类市场8个,其中集贸市场5个,农机具、旧货交易市场各1个。市日杂公司与双龙公司联合开发建立的东吉批发市场,占地5 800平方米,设置摊位900多个,吸纳业户1 200多人,年交易额1亿多元。是辽源市目前规模最大、标准最好、功能最全的室内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既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繁荣了农村经济,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农民进入市场,参与竞争搭建了一个平台。
4、在招商引资,发展农产品加工,实现农村工业化上,起到了带头作用。辽源市供销社与辽宁省抚顺有机复合肥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厂房7000平方米,有两条先进生产线的我省规模最大的有机复合肥厂,组建了辽源市汇丰有机复合肥有限责任公司。现已与湖北、辽宁等地签定了购销合同,年底前可望全部投产。最近,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和省土地局已将该企业列为全省绿色食品的主要肥料基地,成为带动绿色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榆树市油脂公司是全省供销社系统最大的大豆深加工企业,每年加工大豆4.5万吨。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农民增加收入400多万元。2000年以来,公司连续三年利润超过百万元。他们还办起了养殖中心,利用大豆加工的副产品豆粕生产优质饲料,发展养猪、养鸡、养鹅、养羊等,带动十几个乡镇、近万个农户发展养殖业。桦甸市供销社把自己的工作纳入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在市政府提出的“十大主导产业”、“五条龙型”经济招商引资项目中,参与了其中的7项,并有2项完全由供销社牵头实施。截止9月底,市社系统共招商引资2500万元,新上加工项目1 0个,提前完成了市政府交给的招商引资任务。市社供销公司与吉粮集团合作,新上了玉米烘干项目,年烘干能力2万吨。该项目已经完工,新粮下来就可以投入使用。蛟河市供销社成立了食用菌加工厂,在生产“蛟松”牌压缩木耳、山珍系列产品的基础上,今年又注册了“蛟松”牌粘玉米。目前,市社系统创造的名牌产品已有1 3个,其中省名牌产品3个。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使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供销社增效,而且增加了市财政收入。2001年至2003年,累计上交税金400多万元,约占全市税金总额的六分之一。
5、在组织体制创新,规范发展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上,起到了统领作用。桦甸市供销社在省政府(2003)3号文件和省社“两会’’精神的推动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3月7日,在全省第一个成立了县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到6月末,1 7个乡镇也相继成立了农协组织。同时,兴办各类专业协会70个,专业合作社85个,综合服务社60个,经纪人41 0个。初步形成了市、乡、村三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为全省县级供销社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制创新方面闯出了一条新路。前郭县供销社在县“农协”成立后,重点抓乡级“农协’’的成立。八郎乡“农协’’,由金乡最有名的经纪人王占双负责组织筹建。他把乡里30多名经纪人和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联合起来,在乡政府的领导下,和基层供销社一起组织成立了乡“农协”,民主选举产生了乡“农协’’第一届理事会。由王占双任会长,供销社主任任副会长。“农协’’成立后,就开始研究如何带领农民发展种养殖业、发家致富问题,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真心拥护。
6、在发展新型业态,创新农村现代流通体制上,起到了主导作用。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桦甸市供销社按照全国供销总社提出的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的要求,从今年初开始,在榆木桥子供销社进行建立连锁超市的试点。目前,他们与本市龙兴超市合作,共创办连锁超市8个,把超市办到农民的家门口,农民不出村就能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深受农民欢迎。现在市社正在运作,以市社金桥商厦为依托,建立全县配送中心,在全市l 7个乡镇都建立连锁超市。去年8月份,盘石市供销社成立了盘石市基层供销社化肥联合经营集团。采取连锁经营的方式,实行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结算、统一服务,把过去基层社分散经营的业态联合成一个经营实体,成为一个‘‘小联合舰队”,大大提高了市场的竞争力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今年共销售化肥2.2万标吨,为基层社实现利润60多万元。吉林市烟花爆竹经销有限公司,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烟花爆竹定点连锁经营,现有连锁网点1 00个。公司还成立了配送车队,开辟了舒兰、桦甸、蛟河三条配送线,及时将货物送到各个连锁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7、在组织农产品出口,发展外向型经济上,起到了带动作用。通榆县供销社为了解决农产品“卖难”,扩大农产品出口,增加农民收入,成立了兴达油脂有限责任公司。今年1至8月,先后向波兰出口葵花仁1 20吨,创汇7.2万美元。向菲律宾出口绿豆400吨,创汇1 4万美元。永吉县一拉溪供销社,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农民种植习惯,组织农民发展苏籽生产,并成立了苏叶盐渍加工厂,积极组织出口。几年来,累计向韩国出口盐渍苏叶等产品1 000多吨,创汇1 00多万美元。盐渍苏叶占领了韩国60%的市场。
8、在改变农村面貌,加快小城镇建设中,起到了示范作用。梨树县供销社结合小城镇建设,集中精力狠抓基层社营业设施的改造,重塑了供销社的形象。全县33个基层社,有20个已建设完毕。总拆迁面积1 3028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7264平方米,出售面积39627平方米,自留面积1 8607平方米,比拆迁面积增加了5579平方米。总投资3463万元,其中招商引资3372万元,自筹29 1万元。新建各类集贸、批发市场5个,占地3 1 500平方米。所有新开发建设的营业场所均已正常营业。吉林市各县(市)供销社在加快小城镇建设中,采取“县(市)优惠政策减免一部分,企业自己筹措一部分,吸引社会投资一部分,土地和房屋出让一部分’’的办法,多方筹措资金,对基层社和临街的营业室、门店、仓库进行翻建,大多数建成了有一定标准的二层楼,不仅使基层供销社的营业设施旧貌换新颜,而且为小城镇建设做了示范,树立了样板。过去社会上流传说:“鞋儿破,帽儿破,那破那是供销社”。现在改过来了,说:“院儿大,楼房高,那好那是供销社”。
县级供销社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成绩是不可否定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认真加以解决。针对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发挥县级供销社在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中的作用,提出以下四条建议:
1、要充分认识县级供销社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调查发现,有的同志对县级供销社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感到县级供销社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可有可无,起不了太大的作用。这是一种错误视觉。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可见县域经济在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是多么重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全党的一件大事,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供销社作为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其根基在农村,主体是农民,基础是农业。参与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是供销社、特别是县级供销社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县级供销社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县级供销社的命运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是休戚与共、紧密相连的。没有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就没有县级供销社的兴旺发达。县级供销社的工作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县级供销社在县域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其作用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举足轻重、不可缺少的,是任何部门都不可替代的。作为县级供销社,必须认清自己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自觉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中心工作,头等大事,摆到首位,集中力量,抓紧抓好。
2、要把供销社工作纳入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支持供销社的工作。调查发现,有的县级供销社在发展县域经济中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不够,使县社的工作没有占上位,没能纳入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出现了“各干各的”现象,使供销社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得不到政府的支持,作用不能充分发挥。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当前,县域经济在发展中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农业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生产规模小而散,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卖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等。而供销社在这些方面却有许多优势和有利条件。供销社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组织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质的变化,在经营手段、信息掌握、兴办专业合作社、发展龙头企业、加快市场建设、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中坚骨干。供销社应当积极主动向县委、县政府汇报这方面的情况,请示工作,要求任务,使党和政府了解供销社,支持供销社,县委县政府在制定县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时,要把供销社考虑进去,把供销社挂上号、摆上位,充分发挥供销社的优势,明确供销社的职责,让供销社承担应该承担的工作。要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如:把县社机关纳入财政开支,解决干部的后顾之忧;想办法让供销社职工参加社会统筹保险,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对县社新开发的加工项目,在前三年实行减免税政策,以扶持企业的发展等等,大力支持供销社的改革发展,使供销社真正成为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真正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要加快县级供销社体制创新的步伐,使之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调查发现,县级供销社改革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地方改革已经见到了明显成果,而有的地方改革才刚刚入题,个别地方甚至还没有破题。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体制性障碍,仍在困扰着一些供销社,致使有的县级供销社经营萎缩,效益低下,服务功能弱化,少数县级供销社生存困难,还没有走出低谷,没有能力参与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供销社要在壮大县域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消除自身体制性障碍,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逐步改造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改造越彻底,与广大农民联系的就越紧密,在壮大县域经济中的作用就越大。因此,要按照全国总社提出的“四项改造’’的要求和年初全省供销社工作会议的部署,一项一项地搞好改革,一个一个地抓好落实。当前特别要大力推进供销社的组织体制创新,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步伐。这是把供销社真正办成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迫切需要,也是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把千家万户的农民和千变万化的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迫切需要。省社王林主任说,“只要我们抓住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就抓住了为农服务的载体,就在整个农村工作中占上了位,抢上了制高点。因此,各地供销社要把这项工作做为重点来抓。’’各县级供销社要集中全力抓好这项工作。没有成立“农协”的,要抓紧筹备,及早成立,尽快占位。已经成立“农协”的,要“在其位谋其政’’,充分发挥“农协”组织在壮大县域经济中的作用。
4、要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充分发挥流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调查发现,县级供销社在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尝试,有的已初见成效,但总的看,起步还比较晚,发展还不够快。有的县社至今存在畏难情绪,畏缩不前,全县连一个连锁店都没有建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供销合作社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在农村逐步发展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工业品的连锁经营,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农村流通的现代化。当前,县域经济在发展中遇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少都是由于农村市场流通不畅、市场无序造成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的作用举足轻重,现代流通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血脉和神经,是各种生产要素集结、整合与聚变的有效载体,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引导性力量,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建立起高效、畅通的现代化流通网体系,可以实现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对接,城市和农村市场的对接。通过流通,一方面,可以把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源源不断地推向国内外市场,卖个好价钱,增加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可以把质优价廉的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源源不断地销往农村,让农民用手中的钱买到合适的商品,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加速实现农村流通现代化。要以县社为基础,结合县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实施、小城镇建设和基层社改造,对遍布县、乡(镇)及中心村的现有网点和已出租、出售或其他愿意合作的社会网点,以连锁、配送等形式,全面进行改造和整合,并努力与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和日用消费品、农资等连锁企业相融相生,形成壮大县域经济的多样化。要注意引进新型业态,运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总经销、代理制、联合经营、专业化经营、特许经营、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把连锁超市开到农村去,为广大农民提供便利快捷的服务,进一步繁荣农村市场,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