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供销社工作 >> 理论研究

企务公开贵在坚持、狠抓落实

2004-11-12 作者:

省供销社纪检组 徐德才


按照中央、省里的统一部署和省社党组的具体要求,企务公开工作已经在省社系统及直属企业开展三年多了,从这次调研的情况看,各地、各单位对这项工作都比较重视,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有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但从中央、省里和省社党组对这项工作的要求以及我们所面临的任务来看,还有很大差距。其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工作机制不健全,公开的内容不实,重点不够突出,没有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推进企务公开,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目标,按照上级要求,认真推行企务公开制度。在企业建立一个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为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供有力保证。通过企务公开,进一步推动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
一、深入推进企务公开,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推行企务公开,让职工群众参与讨论和决定企业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力,加强企业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措施。因此,企务公开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要充分认识企务公开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企务公开的自觉性。
1、推行企务公开是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表现。胡锦涛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职工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行企务公开,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改善和发展;有利于充分听取职工的意见,了解职工的意愿,解决职工最关心的问题;有利于增强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增强干群关系的团结,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
2、推行企务公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企业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推行企务公开,有利于扩大企业民主,充分保证广大职工群众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助于推动企业改进管理方式,促进企业法人实行民主管理,正确行使权力;有利于妥善处理企业内部各种矛盾,消除误会,增进理解。
3、推行企务公开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说绝大多数是好的,但也有极个别人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资本,走上了违纪违法的道路。他们违纪违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权力运行缺乏透明度,办事不公开,职工群众难以对权力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督。推行企务公开,就是要保障职工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就是要扩大职工参加企业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增加工作透明度,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置于职工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实行阳光操作,防止权力滥用。从制度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4、推行企务公开,一定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组织要始终把企务公开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日常工作和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纳入年度考核目标责任制。按照公开的内容,分阶段、定期、不定期或在不同场合,不同范围向职工公开。要坚持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季度有报告,月份有通报制度。同业务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检查考核。各单位主要领导作为本企业企务公开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主动抓,不断总结新经验,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精心组织、积极推进,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好落实。
二、深入推进企务公开,必须突出“三性”,全面公开
推行企务公开是企业加强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在当前推行企务公开工作中,部分企业因思想认识不到位和工作机制不健全,存在着公开的内容不实和公开的程序欠规范等问题。针对这种现象,在企务公开中,突出“三性”则显得非常必要。
1、完善机制,突出企务公开的纪律性。各单位党组织都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把落实企务公开作为加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党委议事日程。在此基础上,要成立企务公开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逐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职能部门各负其责,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企务公开领导体制。要逐步建立企业法人是第一责任人,职能部门是第一执行人,党委、纪检是第一督导人,工会是第一实施人,职工群众是第一监督人,责任明确,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并建立与之配套的督查制度,使企务公开工作有组织保证和纪律约束,确保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2、抓住重点,突出公开内容的针对性。企务公开要注意抓住关键环节,在公开的内容上要突出重点,要狠抓“三重一大”的公开。凡是重大经营决策,重要项目安排,重要人事任免,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并适时向职工群众公开。同时,对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也必须公开。企业管理活动中的敏感环节及情况,企业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企业生存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及为克服困难所采取的措施等也要公开。
3、规范运作,突出公开的真实性。在公开的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上要把握好三个环节:在形式上,要充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以公开栏为主要形式,其他会议等为铺助形式。在时间上,对属于职代会、工作调度会,经营通报会的事项,按期实行会议公开。属于常规性的工作,通过公开栏等形式按年、半年、季度、月份的规定时间实行定期公开。在程序上,先由企务公开领导小组提出准备公开的内容,经过企业领导班子审定后实施公开。公开后由企务公开监督小组负责检查考核。
三、深入推进企务公开,必须强化监督考核,落实责任追究
推行企务公开,关键就是要强化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必须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监督保障机制。要制定企务公开工作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办法,确保监督考核结果的客观和公正。
1、加强监督力度,促进工作落实。我们要抓好6个方面的监督:一是党委监督,党委每季度要听取1次企务公开工作汇报,对企务公开工作做出整体评价,对下步工作提出总体要求;二是监督领导小组的监督,坚持日常监督和定期监督相结合;三是职工代表大会或股东大会监督,企务公开工作每年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股东大会报告1次,并接受职工代表的评议;四是群众监督,企务公开要始终在职工群众的广泛监督下进行,实行“点题公开”,“点题公开”就是职工群众想知道什么,就公开什么;五是舆论监督,主要通过内部刊物、板报、公开栏、座谈会、党政领导接待日等形式及时通报企务公开的有关情况,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六是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通过设立监督电话,投诉箱,聘请监督员收集群众意见,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2、加强检查考核,保证企务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通过考核,及时了解企务公开的各项措施,各个环节是否得到了落实。首先要明确检查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领导体制、工作机构是否建立、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职责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全面和真实、程序是否合规、形式是否达到要求、时间是否及时、资料是否齐全规范、职工反映的意见是否得到了落实、效果是否明显等。其次,确定检查的方法与程序:制定考核计划、量化考核标准、实行百分制考核、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台帐和会议记录、召开座谈会、汇总和反馈通报检查考核结果。第三,确立检查考核次数:坚持每月把企务公开检查考核1次、每季度集中组织检查考核1次、遇到特殊情况,随时组织;每年底综合检查考核1次。
3、强化责任追究,增强责任制严肃性。主要是对在企务公开过程中,责任心不强,搞虚假公开,提供资料不真实,造成严重后果的个人和单位领导实行责任追究。要善于运用检查考核的结果,充分发挥监督考核奖勤惩懒,扬优弃劣的作用。对工作开展好的,成效明显的,要公开表扬。对工作进展缓慢,成效差的,要批评教育。对在考核中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企务公开监督小组有责任向企业企务公开责任人提出整改意见。对拒不接受的应向上级企务公开领导小组报告。上级企务公开领导小组根据检查和考核的结果,以及对所反映问题的核实结果,实事求是地向本级党组织提出责任追究的意见。经批准后,由本级工会、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按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实行责任追究:一是对企务公开敷衍应付,搞虚假公开,搞形式主义,走过场的或不按规定的内容和程序开展企务公开工作的;二是因拒不执行企务公开规定,致使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造成恶劣政治影响等严重后果的;三是对承诺不兑现,投诉处理不及时,酿成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四是在企务公开中有打击报复,侵犯职工民主权力等违纪行为的。对存在上述情形的,对被考核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由组织(人事)部门视情节调离其工作岗位,责令辞职或免职。纪检监察部门依照有关规定,视情节追究纪律责任。同时,并取消年度单位和一把手评先,评模资格。
推行企务公开制度意义重大,惠泽职工群众,事关企业兴衰。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扎实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发展企业民主政治建设,为供销社二次创业,再造辉煌做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历史进程中迎接供销合作社光辉灿烂的明天

下一篇: 招商引资为供销社发展注入活力